“我为世界赶订单”系列报道⑤ | 让邵阳“足迹”走向世界

原创
浏览量

邵阳日报·云邵阳客户端记者 蒋玲慧

“这批货质量很好,我们可以再追加一笔订单。”5月14日,九兴控股邵阳连泰鞋业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邵阳连泰鞋业)车间迎来一批特殊访客——来自美国的客商考察团。考察团成员驻足在高速运转的智能裁切机前,只见刀刃切割准确无误,几乎不留余料,一双双鞋子半成品通过传送带整齐送往下一个车间,一位客户举起手机记录眼前繁忙的场景。

连泰鞋业工厂内工人正在赶制新一批的海外订单。 邵阳日报记者 袁枫 摄

邵阳连泰鞋业的兴起,是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典型代表。作为九兴控股布局国家中部地区的核心生产基地,2025年一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22.9%。面对国际贸易风浪,企业同样交出了一份“稳链拓市”的答卷,诉说着邵阳鞋履“为世界赶订单”的壮志豪情。

订单飞转:生产线上的“邵阳速度”

在邵阳连泰鞋业智能车间内,200余名工人们眼神专注地操作着车线机,与另一侧智能裁切机的嗡鸣声交织成工业交响曲。激光定位误差不超过0.1毫米的自动画线机精准勾勒鞋面轮廓,AGV无人搬运机穿梭于生产线间,将物料精准送达每个工位。车间电子屏实时跳动着当日数据:“今日下线35841双,本月累计完成订单70万双。”

作为全球十大鞋业制造商之一,九兴控股兴昂国际有限公司2007年在香港股市挂牌上市。九兴控股董事长、邵阳新宁籍老板蒋至刚被鞋业界称为“亚洲鞋王”。

“把邵阳打造成世界鞋都。”2011年9月,蒋至刚带着满腔热忱返乡创业,与邵阳市政府签订投资协议,投资5500万美元建立集团在国内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——邵阳连泰鞋业生产基地。

从建厂到投产,从第一片皮料的裁片切割到源源不断的运动鞋成品组装,从“品牌代工”到“研发—生产—物流”一体化鞋业生态,邵阳连泰鞋业用生产线上热火朝天讲述着“邵阳速度”:2022年年产750万双成品鞋,2023年年产800万双成品鞋,2024年年产900万双成品鞋。

战略布局:贸易舞台的“华丽转身”

“4月,受美国关税影响,出口美国订单有所下降,但我们反应速度很快。”邵阳连泰鞋业行政总监吴昆介绍,外贸市场变化莫测,公司早在多年前规划全球化布局,“一条腿走路很危险,订单集中风险也会集中,我们根据市场发展不断调整。”

通常邵阳连泰鞋业出口订单量占比70%,内销订单量占比30%,面对国际贸易环境波动,公司以“双轮驱动”破局,迅速调整订单分配额度:一方面巩固代工业务,为NIKE、PRADA、TIMBERLAND、CLARKS等在内的众多世界知名品牌稳定供货,同时拓展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市场,寻找新的销路;另一方面,当传统代工订单波动时,企业迅速将内销比例从30%调至45%,加大内销活力,通过电商平台与线下渠道同步发力,加速自主品牌拓展国内市场。

根据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的联合声明显示,近日中美双方达成了一致,对等取消了91%的关税,并暂停实施了24%的反制关税。“最近又新接到了30万双高端限量款运动鞋的美国订单,生产线上更忙碌了。”吴昆笑着说。

车间内轰鸣的传送带如同银色河流,载着刚完成组装的运动鞋涌向包装区。女工们在塑钢操作台前站成雁阵,指尖翻飞间,流水线上的鞋盒渐次绽放成排列整齐的方阵,“走遍世界”的鞋履,从邵阳起步。

技术突围:产业革命的“硬核升级”

“这是我们的自主品牌‘STELLALUNA’的系列产品,已成功打入欧美市场。”在邵阳连泰鞋业的品牌展厅内,吴昆指向陈列柜中的成品鞋热情地向客户介绍产品。

生产线上,一双双贴有“STELLALUNA”标签的鞋履经过质检后装箱,48小时内即可通过深圳盐田港发往欧美市场。“过去我们为国际品牌代工,如今要用自主品牌敲开全球市场。”吴昆介绍,“从裁切到成品,最快只需36小时。依托智能排产系统,订单交付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不少,产业升级,品牌升级让我们更有底气。”

如今,公司正处于由OEM向OBM转型的过程之中,以“STELLALUNA”“WHATFOR”“JKJY”为代表的公司自主品牌已成功打入市场。九兴集团正朝着成为“世界一流的鞋业公司”这个目标不断前进。

夜色中,在成品仓外,一辆辆满载集装箱的货车整装待发,这些货品将通过陆港班列驶向欧洲国家。车厢内,连泰鞋业的货箱封条上印着中英文双语宣言:“让邵阳‘足迹’走向世界”——这既是邵阳鞋履走向世界的承诺,更是邵阳制造直面全球化挑战的底气。